《金沙8888js登录入口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计划(2025年修订)的通知》政策解读
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(2022年版)》和《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办法(2024年版)》,进一步优化我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,提升育人质量,《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(2025年修订)》(以下简称《课程计划》)正式出台。现将有关要点解读如下。
一、修订背景
《课程计划》本次修订,立足实际,承前启后。一是响应上级部署,科学严谨地依据教育部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(2022年版)》及《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办法(2024年版)》要求修订;二是总结实践经验,在我市2023年版课程计划实施两年的实践基础上,经深入调研、广纳群智,针对发现的问题与积累的经验进行完善;三是明确未来方向,本次修订旨在形成未来一段时期内相对稳定、科学可行的课程实施蓝图。
二、主要内容
《课程计划》正文部分,对各区、各学校落实《课程计划》提出四大核心要求:
一是科学规划课程实施:确保国家、地方、校本三级课程有效落地。
二是合理安排教学时间:严格执行课时规定,保障学生休息与活动时间。
三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:聚焦核心素养,推动教学方式转变。
四是强化支持与保障:配齐师资、资源,健全督导评价机制。
附件部分的课程计划表,按年级、学科清晰规定了每周课时数及各年级周课时总数,并附说明对部分课程(如体育、英语口语等)开设要求进行具体补充。
三、变化情况
在内核稳定的前提下,《课程计划》本次修订重在优化调整,聚焦学生素养与健康。相比2023年试行版,本次修订主要进行以下方面结构性优化:
一是体育健康显著强化。在国家课程中,小学三年级体育与健康周课时增加1课时;在地方课程中,我市明确学校可统筹利用地方课程课时予以保障“每天1节体育课”的要求,并在学校课表中刚性落实。
二是主科课时微调提质。小学一年级语文、二年级数学各减少1课时,为其他学习与活动腾出空间。初中七、八、九年级英语周课时均从5节减至4节,调整后仍处国家规定课时占比区间上限附近,体现强化效率、减负导向。
三是统筹课时动态调整。艺术和小学英语课时总量不变,在年级之间微调;低年段(一至三年级)各减少1节综合类课程(劳动/综实/地方/校本),而相应在初中七和九年级增加,更注重学段需求差异。
四是低年级减负更实在。小学一、二年级周课时总量从28节降至26节。小学一、二年级英语口语周课时由固定2节调整为1-2节,给予学校一定弹性。
五是信息科技开设更规范。按国家要求统一在三至八年级开设,每周1节(原为四至八年级及九年级上),总量增加0.5节。
四、特色和亮点
《课程计划》以国家方案为基础,以减负提质为线,以特色创新为翼,凸显出以下几个特色:
“加”出广州特色:强化素养与特色,做优育人增量。体育健康加课时响应“健康第一”国家导向;科学教育加实践,强化实验教学与跨学科主题学习,落实“科学教育加法”;地方特色加载体,英语口语和书法教育延续广州国际都市定位与文化传承需求。这要求基层学校配足师资、活用时间和空间,将新增课程转化为学生素养真实提升。
“减”出成长空间:优化结构控负担,提质增效减冗余。课时总量做减法,严控低年段学业负担,重在效率提升;无效重复做精简,统筹课程(劳动/综实/地方与校本课程)打通使用,避免割裂;校本课程不编教材,鼓励精品化、实践化设计。这要求一线教师深耕课堂改革,以“素养导向”取代机械训练,确保减时不减质。
“乘”出协同效能:融合协同破壁垒,激活育人乘数效应。强推“跨学科主题学习”,支持项目式学习,课程实施做乘法;建立课程公示制度,探索“长短课”,适配学生认知规律,管理机制有乘效;强调数智赋能教学,要求应用AI、大数据推动个性化学习,实现“精准教学”。这要求学校在顶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课程整合,鼓励教师跨科协作,善用技术工具重构教学流程。
“除”出育人本真:破除误区与壁垒,回归教育本质。健全“过程+增值+综合”评价,强化体美劳监测,根除“唯分数论”;幼小衔接期整合多课程实施适应教育,思政课联动全学科,摒除“学科割裂”; 要求区级统筹教师调配,保障体、艺、劳等学科专职师资,民办校同步落实课程计划,去除“资源壁垒”。这要求学校需构建“五育”质量监测体系,以评促改,确保课程开齐、开足、开好。
《课程计划》是我市深化课程改革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,既严格对标上级要求,又充分体现广州实际与特色,核心目标在于构建更科学、更均衡、更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,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,提升教育教学质量。